以下是关于圆柱钛靶材的全面解析,结合其技术特性、应用场景及与其他靶材的对比:
1、圆柱钛靶材的定义
圆柱钛靶材是一种实心圆柱形钛金属溅射靶材,外径范围通常为Φ50-300 mm,高度100-600 mm,主要用于固定阴极磁控溅射或旋转溅射系统,适用于小面积高精度镀膜(如半导体晶圆、光学镜片等),其材料利用率约50-70%(介于平面靶与管靶之间)。
2、性能特点
特性 | 技术指标/描述 | 核心优势 |
纯度 | ≥99.9%(3N级),高纯级≥99.999%(5N) | 减少膜层杂质(如Fe引起的电子迁移) |
密度 | ≥4.5 g/cm³(理论密度4.506 g/cm³) | 高溅射速率(0.5-0.8 μm/min @ 5 kW) |
晶粒均匀性 | 晶粒尺寸≤30 μm(HIP工艺可达≤15 μm) | 膜厚均匀性CV≤5%(优于平面靶的±8%) |
机械强度 | 抗压强度≥500 MPa(轴向加载) | 耐受高功率溅射的机械应力 |
热导率 | 21.9 W/(m·K)(20℃) | 高效散热(功率密度≤20 W/cm²) |
3、常用材质牌号
标准体系 | 牌号 | 纯度 | 典型应用场景 |
ASTM B348 | Grade 1 | 99.9% | 半导体金属化层(Al/Ti叠层) |
GB/T 3620.1 | TA1 | 99.9% | 精密光学反射镜(激光陀螺仪) |
JIS H 4650 | TP270 | 99.95% | 存储芯片阻挡层(Ta/Ti) |
高纯级 | Ti-6N | 99.9999% | 量子计算超导薄膜 |
4、执行标准
标准类型 | 标准编号 | 关键要求 |
国际标准 | ASTM F2884 | 晶粒度≤ASTM 7级(晶粒尺寸≤32 μm) |
中国标准 | GB/T 38976-2020 | 杂质总量≤0.005%(C≤50 ppm、O≤200 ppm) |
行业规范 | SEMI F47-0708 | 电阻率≤50 μΩ·cm(晶圆级要求) |
5、应用领域
领域 | 具体应用 | 性能要求 |
半导体 | 90 nm以下节点阻挡层(Ti/TiN) | 台阶覆盖率≥95%(0.1 μm沟槽) |
光学器件 | 极紫外(EUV)反射镜多层膜 | 表面粗糙度≤0.2 nm(RMS) |
工具涂层 | 刀具TiAlN超硬涂层 | 硬度≥3000 HV,耐温≥800℃ |
新能源 | 固态电池集流体镀层 | 界面电阻≤0.1 Ω·cm² |
6、与其他靶材的区别
参数 | 圆柱钛靶材 | 钛板靶 | 钛管靶 | 镍靶块 |
形状 | 实心圆柱(Φ50-300 mm) | 平面矩形/圆形 | 空心圆柱(Φ50-500 mm) | 立方体/实心圆柱 |
溅射方式 | 固定/旋转阴极 | 固定阴极 | 旋转阴极 | 磁控扫描溅射 |
材料利用率 | 50-70% | 40-60% | 80-90% | 50-65% |
典型应用 | 晶圆金属化、超硬涂层 | 小面积装饰镀膜 | 卷绕式连续镀膜 | 磁性存储薄膜 |
成本效率 | 中(加工复杂度中等) | 低 | 高 | 低 |
7、选购方法
参数匹配:
尺寸:直径公差需与磁控腔体匹配(±0.1 mm),高度按溅射功率设计(每kW功率对应靶材高度≥50 mm)。
纯度:半导体级需5N以上纯度(如Ti-5N),并提供GDMS报告(Cu≤1 ppm、Cr≤5 ppm)。
质量验证:
金相检测:晶粒度≤ASTM 7级(晶粒尺寸≤32 μm)。
XRD分析:择优取向(002)面占比≥70%,提升膜层致密性。
供应商筛选:
优先选择具备 真空自耗电弧炉(VAR)+热等静压(HIP) 工艺的厂家,确保低孔隙率(≤0.1%)。
核查 ISO 17025 实验室认证,确保检测数据可靠性。
8、注意事项
安装与维护:
同心度校准:旋转溅射时径向跳动≤0.03 mm,防止膜厚波动(偏差>±5%)。
冷却设计:采用双通道水冷系统(流量≥15 L/min),靶材表面温升≤50℃。
工艺控制:
使用 直流脉冲电源 时,频率建议20-100 kHz,减少电弧放电(<5次/小时)。
安全规范:
粉尘防控:加工区配置湿式除尘系统(粉尘浓度<30 g/m³),符合OSHA标准。
废料处理:报废靶材按重金属废料处理,禁止直接填埋(参照EPA 40 CFR 261)。
圆柱钛靶材凭借其高致密性与工艺适应性,在半导体(如5 nm节点TiN阻挡层)和超精密光学领域不可替代。相较于钛管靶,其材料利用率低约20%,但更适合小尺寸高精度镀膜(如Φ200 mm晶圆);对比镍靶块,钛靶的耐高温性(熔点高213℃)和膜层硬度(TiN硬度达2000 HV)优势显著。在高端应用中,需选择HIP工艺制备的纳米晶靶材(晶粒≤15 μm),并配合离子注入辅助沉积,可将膜层缺陷密度降至≤10²/cm²,满足航空航天级器件的可靠性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