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定义与材质
定义:
高纯镍靶材是以纯度≥99.9%(通常为99.95%~99.999%)的金属镍为原料,通过熔炼、锻造、轧制等工艺制成的片状或块状材料,主要用于物理气相沉积(PVD)、磁控溅射等镀膜工艺。
材质特性:
成分:镍(Ni)含量≥99.9%,杂质元素(如Fe、C、S、O等)严格控制在ppm级。
形态:常见为圆形、矩形或异形靶材,表面需高精度抛光(粗糙度Ra≤0.8μm)。
2、性能与特点
核心性能:
高导电性:镍的电阻率低(6.9×10⁻⁸ Ω·m),适合高频电子器件镀膜。
耐腐蚀性:在常温下对酸、碱、盐溶液及大气腐蚀有良好抗性。
高熔点(1455℃):适用于高温溅射环境。
强结合力:镀膜与基材附着力优异。
独特优势:
溅射速率快,膜层均匀致密;
可加工成复杂形状,兼容多种镀膜设备;
高纯度确保镀膜低缺陷,适用于精密电子领域。
3、应用领域
半导体制造:用于集成电路(IC)中的金属互连层、阻挡层。
显示面板:TFT-LCD、OLED的电极镀膜。
太阳能电池: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材料。
光学镀膜:镜面反射涂层、防反射膜。
磁性材料:磁记录介质(如硬盘)的磁性层。
装饰镀层:手机外壳、珠宝的耐磨装饰镀膜。
4、执行标准
国际标准:
ASTM B160(镍及镍合金棒材标准);
ISO 6283(金属靶材表面质量规范)。
国内标准:
GB/T 5235(高纯镍靶材技术要求);
SJ/T 11485(电子行业溅射靶材标准)。
5、与其他靶材的区别
靶材类型 | 核心特性 | 主要应用领域 | 对比高纯镍靶材 |
钛靶材 | 轻质、耐高温氧化 | 航空航天、生物医疗 | 钛更轻,但导电性差,需掺杂使用。 |
锆靶材 | 耐腐蚀、中子吸收 | 核工业、化工防腐 | 锆耐蚀性更强,但成本高,加工难度大。 |
钽靶材 | 高熔点、耐酸碱 | 半导体阻挡层、电容器 | 钽更耐蚀,但价格昂贵,溅射速率低。 |
铌靶材 | 超导性能、低温韧性 | 超导材料、航空航天 | 铌超导性突出,但纯度要求更高。 |
铝靶材 | 轻质、低成本 | 反射镜、包装材料 | 铝成本低,但硬度低,耐磨性差。 |
铜靶材 | 超高导电性、导热性 | 芯片互连、散热涂层 | 铜导电性优于镍,但易氧化,需加阻挡层。 |
6、前景展望与深度应用需求
1)技术趋势:
半导体小型化:3nm以下制程对高纯镍靶材的纯度(≥99.999%)和晶粒均匀性提出更高要求。
新能源扩展:固态电池电极镀膜、氢能催化层需求增长。
先进显示技术:Micro LED巨量转移中的金属键合层依赖高精度镍镀膜。
2)挑战与机遇:
国产替代:突破高纯镍提纯技术(如区域熔炼法),降低进口依赖;
复合靶材开发:镍基合金靶材(如Ni-Cr、Ni-Ti)满足多功能镀膜需求。
7、选购方法与注意事项
1)选购要点:
纯度验证:要求供应商提供ICP-MS检测报告(杂质含量≤100ppm);
晶粒尺寸:均匀的纳米级晶粒(≤50nm)可提升镀膜质量;
密度控制:靶材密度≥8.9g/cm³(接近理论值8.908g/cm³);
供应商资质:优先选择通过ISO 9001和IATF 16949认证的厂商。
2)使用注意事项:
存储:真空包装,避免氧化和表面污染;
安装:靶材与背板需紧密贴合,防止溅射过程中局部过热;
工艺匹配:根据设备功率调整溅射参数(如气压、功率密度),减少结瘤问题。
高纯镍靶材凭借其优异的导电性、耐腐蚀性和镀膜性能,在半导体、新能源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。与钛、锆等靶材相比,其在成本与性能间实现了较好平衡。未来随着技术迭代,高纯镍靶材的纯度提升和复合化将是主要发展方向。
建议用户:根据具体应用场景(如镀膜厚度、基材类型)选择靶材规格,优先与具备定制化能力的供应商合作,并定期检测靶材使用后的表面状态以优化工艺。